鄭權的指導老師方韶以第45屆技能大賽為主題制作的套硯。
方韶指導的學生正在練習雕刻。
世界技能大賽建筑石雕項目中國集訓基地,。
第45屆技能大賽前,鄭權在緊張備戰(zhàn)訓練,。肖海軍/攝
休寧徽匠學校的木工房,。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海涵/攝
鄭權和指導老師方韶在世界技能大賽建筑石雕項目中國集訓基地門口合影。本版圖片除注明外均為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磊/攝
掃一掃,看視頻
俄羅斯喀山,,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在青春的吶喊聲中落幕,,中國當代制造業(yè)版圖上并無盛名的安徽黃山這個地級市,卻成了“意外”的贏家——
黃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鄭權獲得建筑石雕項目的金牌,;黃山學院的3名學生分別獲得園藝,、油漆與裝飾兩個項目的優(yōu)勝獎;休寧徽匠學校的畢業(yè)生吳晉卿代表外省一家企業(yè)參賽,,奪得家具制作項目的銀獎,。
放眼安徽,地級市的排序中,,無論GDP還是人口,,黃山均處末尾,但論世賽的戰(zhàn)果,,這里獨放異彩——安徽的首枚獎牌,、首枚金牌均來自此地,迄今為止,,世賽的獎牌從未旁落安徽他市,。
其實在44屆世賽上,徽州學子就已初露鋒芒,,首次參賽便收獲了銅牌,,為安徽實現(xiàn)了獎牌突破??v觀接連兩屆的獲獎項目,,它們都與傳統(tǒng)手工有著高度的關聯(lián),從園藝到油漆再到建筑石雕與木工,,無不一一對應著曾經顯赫一時的“徽州百工”——徽派園林,、徽州漆器、徽州三雕以及木工,。
黃山有著閃耀與厚重的過去,,它的前身為徽州,安徽的“徽”正源于此,。古徽州孕育了璀璨的徽州文化,,作為其重要表征,徽州百工(手工業(yè)的通稱——記者注)更是獨步天下,,經久不衰,,伴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發(fā)展,在明清時到達巔峰,。
歷史總是暗藏著前后呼應,,時光回撥至上個世紀初,1915年,,徽州匠人帶著“地球墨”,、剪刀、羅盤,、日冕,、紅茶、綠茶等,,漂洋過海,,來到首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的賽場,并以多枚金獎的入賬,,完成了徽匠作品在海外的集體首秀,。
此后,穿越歷史的風風雨雨,,接受數(shù)輪工業(yè)革命的迭代洗禮,,直至人工智能時代的開啟,徽州傳統(tǒng)手工技藝似乎未能跟上生產技術突飛猛進的步伐,,將自身推向輝煌的新高度,,相反,因為機械化大生產的沖擊,,以及社會的快速變遷,,徽州百工的實用功能開始衰減,不少技藝失傳,,不少品種已淪為博物館里的陳列標本,。
直到今天,當尚未褪去“學生”身份的青年工匠再次在海外奪魁時,,時光已經整整走了104年,,這些獎牌無疑是對徽州百工文化自信的一次重塑。
如果說,,上一次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現(xiàn)的是靜態(tài)的工藝成品,,那么喀山世界技能大賽上呈現(xiàn)的是一個國家頂尖技能人才的動態(tài)實操,反映出包括理解能力,、心理素質,、團隊協(xié)作在內的綜合素質,它們代表著這個國家,、這個時代的職業(yè)教育整體發(fā)展水平,。
冠軍的誕生是偶然亦是必然,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這些選手均是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產物。當世賽與傳統(tǒng)技藝相遇,這是一個時代與另一個時代的碰撞,,更是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技藝與世界制造體系的對標,。世賽獎牌接踵而至,仿佛看見以職業(yè)院校學生為代表的“新徽匠”崛起的希望,,我們不禁追問,,年輕一代能否擔起傳統(tǒng)技藝傳承與復興的重任?
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回到徽州,。
徽州百工的榮耀
徽商是中國“三大商幫”之一,對中國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梢哉f,,如果沒有徽商,就沒有徽文化,,也就沒有徽州百工,。
“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農田和莊園”是對徽州地理最為形象的寫照,。群山疊嶂的自然環(huán)境,,一方面逼著徽商走出大山,進擊商海,,功成之后,,商業(yè)反哺文化;一方面形成天然屏障,,阻擋兵火與戰(zhàn)亂,,為后世留下較為完整的文化遺存,同時也形成完整嚴密,、自成體系的地域文化,。
研究徽文化的徽學,因其廣博,、深邃,、系統(tǒng)性等特征,今天被視為比肩敦煌學,、藏學的中國“三大地方顯學”,。從器物層面看,徽州百工無疑是徽文化的直觀顯現(xiàn),。它包羅萬象——饌飲器物,、日常物什,、禮俗居屋,應用在當?shù)厝说纳a生活中,。其中,,胡開文墨、張小泉刀匠等國人耳熟能詳?shù)摹袄献痔枴碑a品,,早已遠銷海外,。
安徽省徽學學會會長王世華教授曾在文章中指出,明代王陽明對于士農工商“四民”的認識——“古者四民異業(yè)而同道,,其盡心焉一也”,可謂空谷足音,,首次將工商與士相提并論,。王陽明的信徒在徽州傳播“心學”,起到了極大的思想啟蒙作用,?;罩萑说乃枷胗^念得到解放,職業(yè)意識開始覺醒,。
這種職業(yè)意識在民間具體表現(xiàn)為:百姓對手工業(yè)者的尊重,。非遺研究專家、安徽行知學校校長于日錦說,,徽州人是把師傅(手工業(yè)者)當成座上賓,,“養(yǎng)”在家里的,短則半年,,長則三年五載,。東家與師傅并非簡單的雇傭關系,而是結成了一種“共同體”,,進行家園的設計與營造,。只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師傅才能耐住寂寞,,充分揮灑才情,,不惜耗盡生命,創(chuàng)作出留存后世的藝術精品,,比如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磚雕),。
徽州匠人不僅在民間獲得了職業(yè)成就感,,也贏得皇家的青睞。尤其是明清兩代,,紫禁城大量采用了徽州的古建營造技術,,徽州的文房四寶以及新安畫派的作品等,,源源不斷地送進故宮。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曾比喻道,,“故宮與徽州情同手足”,。
這種超越情感的聯(lián)系賡續(xù)至今,2016年,,故宮博物院駐黃山市徽派傳統(tǒng)工藝工作站成立,,這是故宮首次在外建立工作站。此后,,故宮學院(徽州),、故宮博物院博士后工作站(徽州)相繼在黃山揭牌。新的歷史時期,,故宮與徽匠再次攜手,,共同破題傳統(tǒng)工藝如何融入當下生活。
“徽州工匠精神在當代得到提升,,對它的踐行則體現(xiàn)了文化自信,。”于日錦說,,如果非遺傳承過去是出于民間自覺的話,,那么當下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相關法律的出臺,,傳統(tǒng)工藝的傳承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徽州是職業(yè)教育萌芽較早的地區(qū),最早的商業(yè)職業(yè)教材出自徽商,,明代徽州人黃汴歷時27年編撰出《一統(tǒng)路程圖記》,,其中羅列了143條水陸商線,介紹了沿途的風俗物產以及食宿注意事項,,刊刻之后,,各地商賈爭相傳閱,奉為圭臬,。
王世華認為,,明清時期徽商職業(yè)教育的最大亮點是職業(yè)教材的編寫,開創(chuàng)了在沒有職業(yè)學校的情況下培養(yǎng)職業(yè)人才的新途徑,。
非遺傳承靠教育
不過,,與經商之道的大眾傳播相比,徽州手工技能則主要通過父兄傳授,、師傅培養(yǎng)的途徑,,以人際傳播的形式進行代際傳承,它的局限性表現(xiàn)為:由于涉及手工技藝的核心技術,,它的傳授處在“隱密”狀態(tài),,而有些師傅為了維護核心競爭力,,不愿和盤托出畢生所學,往往會對徒弟有所保留,。此外,,由于“傳男不傳女,傳兒媳不傳女兒”的風俗禁忌存在,,加劇了傳承的不穩(wěn)定性,。
“這些延續(xù)至今的問題,只能寄望于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進行破解,?!庇谌斟\堅定地認為,以非遺為代表的徽州手工技能傳承,,“主渠道在教育,,主陣地在學校”,。
他就職的這所中專學校位于歙縣,陶行知正是從此地走出來的大教育家,,1983年安徽省政府批準成立一所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職業(yè)學校,,安徽省行知學校應運而生。建校之初,,該校就開設了工藝美術班,,學制兩年,邀請老一輩雕刻家胡震龍進行“手把手”的指導,,培養(yǎng)出王祖?zhèn)?、吳正輝等如日中天的當代雕刻大師。然而,,遺憾的是,,這種辦學模式未能堅持下來。
2007年,,安徽行知學校再度啟動非遺教育實驗,,小班招生,邀請非遺傳人駐?!皫煄健?,成立徽雕藝術學校。在于日錦看來,,非遺教育的關鍵在于“現(xiàn)代學徒制”這個抓手,,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行知”模式——
“學校提供教學場地和基礎原材料,中高端材料都是由大師自己提供,,大師指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銷售之后的收益歸大師支配,,既可用來彌補成本,也可獎勵補貼學生,?!庇谌斟\說,非遺教育的成本遠高于普通職業(yè)教育,,比如雕刻的石料價格昂貴,,這種“校企合作”的模式,一方面解決了辦學經費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經濟手段倒逼大師不斷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早成才,、早出作品,。
“行知”模式的成功為徽州非遺教育下了一局“先手棋”,2011年該校牽頭成立了全國首個非遺職業(yè)教育集團,,企業(yè),、學校、行業(yè)協(xié)會,、文化管理部門等加盟,,搭建非遺教育的專業(yè)平臺,先后開設歙硯制作,、徽州“三雕”,、徽墨制作、徽派盆景制作等專業(yè),。
于日錦開始構想更為“大膽”的規(guī)劃,,引入高等教育,創(chuàng)建一所非遺學院,。這一想法得到當?shù)卣J可,,也被寫進了黃山市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非遺人才同樣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需要文化的涵養(yǎng)以及審美的熏陶,。“目前的教育體系中,,本來沒有非遺這個種類,,指望現(xiàn)有的體系培養(yǎng)不出來合格的非遺人才,必須打破體制條條框框的束縛,,完善非遺的教育體系,。”作為一個改革者,,于日錦時常在話語中流露出一種強烈的緊迫感——“非遺教育是一種搶救性的教育,,實在等不得,!”
我們相信,這絕不是他一個人的心聲,!
平民教育的成功
休寧被譽為“中國狀元縣”,,在歷史上出過19個狀元,見證了科舉時代精英教育的輝煌,。2003年,,它再度引發(fā)社會的關注,是因為成立了一所推行“平民教育”的木工學校,。它專門招收農村生源,,教授木工制作技藝,培養(yǎng)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徽州人陶行知就通過職業(yè)教育推行“平民教育”的理念。他呼吁,,教育要面向普羅大眾,,“要把教育文化送到牧童牛背上,送到鐵匠鋪里,?!彼珜У摹吧髁x”教育價值觀至今仍然具有啟迪——職業(yè)教育應當以職業(yè)為導向,以“生利”為宗旨,,培養(yǎng)人格健全、手腦齊用的技能型人才,。
作為中國首個木工學校,,休寧木工學校自覺踐行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實驗“生活教育”,,堅持傳道與授藝同行,,做人與做事并舉。讓學生既學木工手藝,,又學文化知識,,開展“教學做合一”的實訓教學。
該校推出“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的校訓,,讓學生打出一張八仙桌,、兩張?zhí)珟熞巫鳛楫厴I(yè)“答辯”,頒發(fā)“匠士”證書,,一系列看似“離經叛道”的改革舉措,,既是對體制的沖撞,,又是對規(guī)律的回歸,引得全國各地愛好木工的學生投奔于此,。10多年來,,該校培養(yǎng)了400多名“匠士”,這些農村孩子不僅在城市里謀得體面的工作,,不少人還在國家,、國際級的技能大賽上斬金奪銀,成名成家,。
黃山市政協(xié)副主席,、市總工會主席胡寧曾經主政休寧,他特別看重這所“非典型”學校的改革意義,。他認為,,“新平民教育”就是要打破應試教育的一貫模式,以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普通公民為基本目標,,培養(yǎng)能養(yǎng)活自己、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一個匠士的畢業(yè),,就意味著一個農村家庭的脫貧,乃至家族命運的改變,。
后來,,休寧木工學校并入休寧縣一職高,今天升格為休寧徽匠學校,。木工班仍然保留下來,,兩個班,60多人,。寬進嚴出的機制,,使得有些學生在兩三個月后就因不堪承受木工的高強度,而選擇主動離開,,而留下來的孩子,,則像當?shù)氐幕丈寄玖弦粯樱瑘皂g不拔,。
校長胡明進站在木工班教室門口,,指著走道上的玻璃說:“你看,他們的玻璃都擦得比別的班干凈,?!币煌A粝聛淼倪€有每天早上6點起的晨練習慣,這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自發(fā)地聚集在操場上,排隊,、跑步,、做操、打掃衛(wèi)生,,依次進行,。“他們比其他班的同學更有力量,,運動會上拿獎的都是他們,。”胡明進說,。
同樣在木工車間,,歷屆獲獎學生的作品都被保留下來,激勵著那些同樣渴望成功的農家少年,。畢業(yè)生吳晉卿在44屆世賽全國選拔上的作品——一個臉盆架也位列其中,,那時他獲得了全國第六名的成績。而在本屆世賽,,他代表中國出戰(zhàn),,獲得了銀牌。
副校長汪麗慶最清楚,,這個生在山區(qū)木匠家庭的聰慧俊朗少年,,是怎樣一次次在技能大賽中破繭而出的。作為班主任,,汪麗慶見證過吳晉卿的失敗,,也迎來了他的輝煌。
今天,,像吳晉卿一樣,,越來越多的休寧籍“苗子”因為精湛的木工技藝,被外省的企業(yè)和學校開出優(yōu)渥的條件,,直接“挖”了過去,參加世賽,,或者作為教練指導學生參賽,。汪麗慶倒覺得坦然,“他們挖得越多,,說明我們培養(yǎng)得越成功”,。
不過,去年春節(jié)之后,,當?shù)茏訁菚x卿告訴他決定前往江蘇備戰(zhàn)世賽不再回來時,,他的心頭掠過一絲傷感。事實上,歷史上又有多少似曾相識的場景——那些徽商男兒站在古徽州的村口,,或者新安江的船頭,,一一作別親友,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更為寬廣的世界,!
振興徽匠計劃
“一個世賽冠軍如同金字塔的最頂尖,,他的成功離不開整個金字塔結構的托舉?!弊鳛槭蕾惞谲娻崣嗟慕叹?,硯雕大師方韶認為,從海選開始,,那些陪伴著鄭權參賽,、訓練一路走來,但相繼被淘汰的選手,,對金牌同樣功不可沒,。這些昔日的對手砥礪了鄭權。此外,,徽州百工的文化底蘊,,以及全市上下對于工匠精神的崇尚,為冠軍的成長提供了土壤和氛圍,。
從傳統(tǒng)工藝傳承現(xiàn)狀來看,,目前,黃山已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1個,,省級代表性項目63項,,市級代表性項目97項;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3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54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479人。這一數(shù)字,,省內排名第一,。
從世賽的覆蓋面看,據(jù)黃山市人社局的統(tǒng)計,,喀山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參加的56個項目和63名選手中,,黃山市代表安徽省參賽的3個項目4名選手成功入選,分別占參賽項目數(shù),、選手數(shù)的5.36%,、6.35%,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前列,。
“以賽育人”這一理念,涌蕩著這座城市對于現(xiàn)代技能大師的渴望與敬意。為了實施“徽匠振興”計劃,,新近出臺的《黃山市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政策》共計15條,,對于“技能大賽”給予足夠的政策傾斜。比如,,除了給予相應的獎金,,在世賽全國選拔賽中獲得前三名的選手,可直接聘用為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還能享受住房補貼,、購房補貼、生活補貼,。鼓勵企業(yè)積極爭取世界技能大賽省級,、國家級集訓基地落戶,對認定的省級,、國家級集訓基地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補助……
徽州百工,百花盛放,。2016年開始,,黃山開始舉辦“徽州百工”技能大賽。今天的“百工”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手工,,從傳統(tǒng)木工到數(shù)控車工,,從文化執(zhí)法到稅務技能,48個大項,,86個小項,,4年來,全市共有10萬人參加,。
“一次競賽都成為一次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弘揚,,通過比賽,促進職工的崗位培訓和繼續(xù)教育,,也是讓職工回爐再造,,彌補當年所受職業(yè)教育的缺失?!焙鷮幷f,。
據(jù)他介紹,由市總工會負責的黃山市工匠博物館正在籌建中,,這將是國內第一個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博物館?!拔覀円_展常態(tài)化的研學活動,,把工匠精神的種子植入每個孩子的心中。”
就在距離黃山不遠的杭州市,,將每年的9月26日定為自己的“工匠日”,,這是橋梁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的錢塘江大橋建成之日。為此,,胡寧一直在各種場合呼吁,,中國理應設立一個“工匠日”,向包括徽州在內的“大國工匠”致敬,,讓工匠精神歷久彌新,,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向世界“對標”
世賽究竟給當下的職業(yè)教育帶來了什么,?
在黃山,,從應用型本科到高職,再到中職,,“世賽”顯然已經納入了學校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yǎng)體系,。
“世賽有著強大的帶動效應,現(xiàn)在很多省份的職業(yè)院校開始在木材加工專業(yè)的建設上發(fā)力,?!焙鬟M說,他所在的休寧徽匠學校,,剛剛引進了一套“菲斯托”木工操作平臺,,這套造價不菲的德國進口設備,正是世賽木工項目的比賽設備,。就在幾年前,,習慣了刀劈斧斫的該校選手曾因沒有接觸過這套先進設備,在世賽的全國選拔賽上慘遭淘汰,。這一遺憾,,今天被終結。
從今年暑假起,,安徽行知學校雕刻專業(yè)的學生也開始踏上“世賽”的征途,,他們首次備戰(zhàn)建筑石雕項目的市級選拔賽。因為中職學生年齡小,,他們的優(yōu)勢是,,理論上可以參加兩屆比賽。因此,,世賽在這里有著更大的覆蓋面,。漫長的賽期,本身就是一種較為普及的技能培訓,。
在于日錦看來,,世賽嚴苛的比賽標準代表著一種科學精神,,如果將科學精神與中國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完美結合,就能讓徽州傳統(tǒng)工藝走向世界,?!八灿兄谖覀冎贫ǚ沁z的標準體系與評價體系,讓傳承更加準確有效,,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精品”,。
事實上,作為兩屆世賽園藝項目的中國專家組組長,,黃山學院的副教授趙昌恒的感觸最深,,世賽已經成了他的教學,也成了他的生活,。從喀山回來那晚,,他在朋友圈里發(fā)了一句話——“世賽,終于結束了,?!绷ⅠR有同事回復:“永遠都是‘逗號’,而不是‘句號’,?!?/p>
他方才意識到,幾天之后,,46屆世賽的起點——黃山市選拔賽即將啟動,,又一茬面容更加稚嫩的年輕人將集結,接受時間的檢閱,。
“從失敗了抹眼淚,,到一路披荊斬棘,再到戰(zhàn)場上取得勝利,,殘酷的淘汰機制,,巨大的體能消耗,讓這些年輕人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心臟,,這種磨練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它培養(yǎng)的是真正的技能大師?!壁w昌恒說,,在過去的長達兩年的賽季,他的體重也下降了10公斤,,“心臟緊張得要跳出來,,又塞回去”的感覺伴他一路走來。
回到教師崗位時,,趙昌恒時常對教學反思:世賽的標準是按照世界前沿企業(yè)標準制定的,,對應用型學校和專業(yè)來說,,應當與最先進的理念接軌,將這些標準變成教材,,變成課堂教學的內容。
受到世賽的啟發(fā),,趙昌恒所在的園林專業(yè)今年起專門增設了企業(yè)實訓的環(huán)節(jié),。每個學生不僅要學會設計圖紙,還得完成種樹,、砌墻等項目的施工,。“只有自己動手,,才能對一些先進理念和標準理解得更加透徹,。”他也坦言,,要將大賽經驗落實到教學改革,,變成教學成果,可能路還很長,。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不能只靠課堂,技能大賽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技能大賽不僅是職業(yè)院校的事情,,應用型高校完全可以參賽?!痹邳S山學院黨委書記汪楓看來,,世賽也促進了教學管理的內在改革,“比如,,老師當教練,,如何折算工作量;學生的比賽成績,,如何折算成學分,?學校都給予了政策上的傾斜?!?/p>
他認為,,處在轉型期的很多地方高校把“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作為辦學定位,,而世賽恰恰承載了這些內容。從現(xiàn)實來看,,世賽拓寬了教師的視野,,強化了學生的專業(yè)技能,,也提升了學校品牌的美譽度?!耙虼?,應用型的院校和專業(yè),都應當重視這一平臺,,積極地參與其中”,。
“新徽匠”路在何方
今年5月,19歲的吳晉卿被揚州技師學院正式聘為在編教師,,以他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也在本校落戶,。這讓他和所在的學校成為新聞的熱點。奪得世賽銀牌之后,,他的肩頭又擔負起另一重任,,指導學生參賽,讓他們延續(xù)輝煌,。
“從選手到教練,,其實心里也沒底,自己干得再好也沒有用,,要把技能,、經驗和思路都教給學生,讓他們理解,,才能真正將自己的想法轉化為教學成果,。”吳晉卿不僅要教授家具制作和設計的基礎性知識,,還要對“種子”選手進行系統(tǒng)性地指導,,讓他們掌握比賽規(guī)則、識圖技巧和評分標準,。為了能夠勝任教師角色,,從喀山回國之后,吳晉卿沒來得及休息就開始了暑期“充電”,,提升自己在家具設計,、英語交流方面的知識儲備。
44屆世賽園藝項目銅牌得主,、黃山學院畢業(yè)生孫偉,,如今在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任教。在此之前,,他曾經開過公司,,從事園藝培訓。而他昔日的隊友汪仕洋則繼續(xù)在創(chuàng)業(yè)路上前行,?!皠?chuàng)業(yè)和世賽一樣,,考驗人的綜合素質,從一個戰(zhàn)場轉到了另一個戰(zhàn)場,?!蓖羰搜笳f。
世賽獲獎者無疑是這條賽道上的幸運兒,,世賽帶來的榮譽讓他們的職業(yè)生涯有了順暢的開端,。不過他們只是少數(shù)。大部分的職業(yè)匠人從學校出來之后,,就要面臨很長的一段“單飛”。
在寂靜的工作室里,,他們依舊要以傳統(tǒng)的方式,,繼續(xù)工作和生活下去。在一刀一鑿中,,與歲月為伴,,與孤寂為鄰。當然,,他們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了轉行,。
年輕的企業(yè)家、根雕工藝師朱偉深知傳統(tǒng)匠人的不易。當年因為家中貧寒,弟弟放棄了上學的機會,,他才得以上了安徽農業(yè)大學的林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后,由于興趣所致,,他師從舅舅,重拾雕刻技藝。
“一個大師的根雕雖然可以賣到6萬元,,但是需要好幾個月才能完成,折算起來,,一天的收入不過一兩百元,。”朱偉說,,當下很多年輕人更渴望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而不是一天到晚枯坐在工位上。因此,,能堅守下來的,,都是出于對于藝術的摯愛。
“盡管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但是行業(yè)必須具備‘造血’的功能,,非遺只有面向市場,,才能真正實現(xiàn)傳承和弘揚?!敝靷フf,,這些年來,他一直在為當?shù)厥止そ橙舜罱▌?chuàng)業(yè)平臺而奔走,,“讓藝術家安心做藝術,,原料和市場的事情交給企業(yè),大家一起把事業(yè)做大”,。
今天,,他所創(chuàng)建的文化公司建有非遺傳習所與徽雕藝術博物館,同時面向社會開展研學旅游,,公司主打的“徽字號”手工藝品與文創(chuàng)產品,,不僅在線上銷售,還走進了高鐵站里的主題商店,,隨著奔涌的客流,,進入各地尋常百姓的家庭。
繼明清時期新安江的水路之后,,高鐵線,、互聯(lián)網,這兩條中國工業(yè)4.0時代的“金線”,,攻克山水屏障,,串聯(lián)起古老的徽州與先發(fā)城市之間的交往。新徽匠的作品負載著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乘著科技的雙翼,,從昔日徽商先輩的路標出發(fā),飛越歷史,,飛向世界,。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10月14日 06 版